- 首頁
- 歷史沿革
位於鳳山區光明路與中正路之間,始建于清嘉慶三年(西元一七九八年),迄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,初名「鳳邑玉皇宮」,俗稱「鳳山天公廟」,主祀玉皇上帝。初期以土階茅茨所建,至咸豐三年(西元一八五三年)由地方士紳林江河集資依古式廟宇,改建為磚造瓦頂,古樸典雅。日據時代由前清秀才林靜觀先管理,繼由林朝木先生接管。
民國三十七年林朝木先生等募資,將原廟坐東朝西,改為坐西朝東,背依高雄壽山,而朝向北大武山,仿宏偉壯麗之皇宮式廟宇。民國五十九年由本區有識之士組成管理會,在第一屆主任委員郭丁祿先生領導之下更擴大其規模,復於民國六十一年正月動工改建為二樓式玉皇宮,將正殿移至二樓,敬祀玉皇上帝,後殿奉祀儒、道、釋三教主,樓下正殿奉祀五斗星君、太歲星君、十二肖生等。至六十四年十二月歷時四年,始完成傳統廟宇。民國六十五年洪秋祥先生接任主任委員,繼續廟務管理。民國六十七年林瑞泰先生當第三、四、五屆主任委員,並於七十八年文化大樓落成。至七十九年由辜慶堂先生擔任第六、七屆主任委員。在八十五年二月,本廟改制為﹁財團法人高雄縣鳳山天公廟﹂,仍由辜慶堂先生榮任首屆及第二屆董事長,八十八年十二月購置廟旁鳳山市農會土地,與原有土地合併共計六九五坪,於此著手籌劃重建各項工作。九十三年由林榮治先生當第三屆董事長,懷著戰戰兢兢及不時惕勵自己之精神,遵循前屆董事長重建規劃理念及董監事之意見,繼續執行重建工程。
民國九十七年五月一日由黃順德先生當選為第四屆董事長,秉承前幾屆董監事之構想與期望,竭盡心力,風雨無阻,對於每項工程規劃,均發揮具有三代營造之經驗及專業長才,親臨督促,期盼能將各項工程達到日臻完美。
本廟新建廟宇一、二樓面積約六六五坪,其佈局嚴謹,金碧輝煌是典型的南式宮殿建築,而重檐歇山式構築精巧別緻,建築中的石雕、木雕十分精細,而泥塑造形、彩色玉石鑲嵌更是雕藝精湛。而其廟頂的福、祿、壽三尊仙翁及雙龍塔游龍戲鳳、彩瓷剪黏則是技藝高超,耀眼無比。殿內、外跤趾陶之龍虎鳥獸蟲?、花草山水均神態逼真,栩栩如生。尤其天公殿內上方有著﹁電動天窗﹂,可隨著晴、雨而調節,使得空氣流通、光線充足,並在前、後殿上方兩側裝飾著彩色玉石浮雕,右側象徵﹁眾神扈蹕圖﹂,左側為六十甲子神尊、二十四節季神及四海龍王之彩石雕,個個醒目優美。一、二樓殿內外的方圓石柱,圓柱銅雕、楹聯佳句、蟠龍石柱、花鳥石柱其告形格高讓人感到莊嚴肅穆。而一、二樓四週圍的漢白玉欄杆,面板雙面刻有龍鳳飛舞之各異造形,異常壯觀而生動。且牆垣、石堵之雕塑和斗拱飛檐、紅牆碧瓦、古色古香,無形中充滿宗教文化藝術之氛圍,更為流光溢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