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祀神祇 - 四大天王-高雄市鳳山天公廟

奉祀神祇

玄壇真君,全稱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,道教神祇,相傳姓趙,名朗,字公明,以字行,也有人稱其為趙玄壇、趙光明,「玄壇」是指道教的齋壇,有護法神之意,為三十六官將或是四大護法元帥之一,故又稱玄壇元帥,善使鐵鞭,並以神虎為座騎。當武王伐紂時,趙玄壇為商朝奮戰,不幸兵敗而為國捐軀。商朝滅亡後,周朝武王嘉其忠勇,諡贈『元帥』號,所以稱『玄壇元帥』。
民間相傳趙公明為「武財神」,居五路財神之首,為天官中路元帥,因玄壇真君統領「招寶天尊蕭升」、「納珍天尊曹寶」、「招財使者陳九公」、「利市仙官姚少司」四位神仙,四仙專司迎祥納福、商賈買賣。故成為財神。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,合稱五路財神,希望祂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。客家人則稱之為銀主公王。
臺灣民間信仰之中,玄壇真君與福德正神(土地公),是公司、商社的財神與守護神祇,習俗滲透至今,定正月初五開工日(即玄壇真君巡遊人間之日),十二月十六尾牙日(即土地神年終的牙祭日,商家或機關在此日宴請員工)。

《三教搜神大全》記載,趙公明是終南山人。自秦朝即避世於山中,漢朝道教正一道張道陵天師在鶴鳴山精修時,收他為徒。且讓他騎黑虎,守護丹室。張天師煉丹功成後,分丹與趙公明食之,趙因而得道,成為守護正一道的「正一玄壇真君」。趙公明神異多能,變化無窮,能夠驅雷役電,呼風喚雨,更能為信徒保命解災,道教所有宗派都視為重要護法神,四大元帥之一。
《封神演義》記載,趙公明在峨嵋山羅浮洞修煉成道,身騎黑虎,手持九節金鞭。因力抗武王克殷,法術高強,姜子牙與闡教的眾仙都不是對手,接連敗陣,子牙最後請出陸壓,以法術「釘頭七箭書」將趙詛咒而亡,壯烈殉國,元始天尊命姜子牙敕封趙公明為正一金龍如意玄壇真君,負責迎祥納福,趙公明神通廣大,能驅雷役電、呼風喚雨、避瘟消災,降魔驅邪,最重要的是能執掌眾生財運,遂為民間尊稱為武財神,部下四大神祇皆有招財進寶的法力,故稱五路財神,趙是五路財神之首。

李靖又稱托塔天王,在中國神話中是著名的道教護法神,也是中壇元帥哪吒的父親,協助武王克殷有功,後位列仙班。在封神榜中的托塔天王,相傳是殷周時代駐守陳塘關的總兵,他從小就拜西昆侖度厄真人為師,因此學會不少道朮,學成五行遁法。但因命理太薄而無法成仙,只好在世間行道濟世。
李靖娶殷氏為妻,生有三個兒子,大兒子叫金吒,次兒子叫做木吒,而她的夫人在懷第三個兒子時,受仙人之托蘿而生下哪吒(即太子爺)。托塔天王李靖亦被玉皇大帝封為「降魔大元帥」。
他是陝西人,是唐初名將,唐太宗時任兵部尚書,因為他戰功顯赫,故死後封為「衛國公」,又因死後經常顯靈,為百姓救危解厄,百姓為其建廟供奉,於是到晚唐時候,李靖漸漸被神化了。在《封神演義》中,托塔李天王是陳塘關的總兵,生子哪吒,因哪吒鬧海,李靖為息事寧人,逼哪吒自殺。哪吒死後,以蓮花復生,尋李靖復仇,李靖不敵,幸遇燃燈古佛贈玲瓏寶塔,將哪吒罩在塔內,而被熊熊的佛光所攝。李靖有此寶塔,便成為「托塔李天王」,是天兵天將的總司令,而哪吒則成了他的先鋒官。在中國的佛門中,北方的多聞天王,就是「托塔李天王」的前身。

正一教主張天師道陵,又稱:降魔護道天尊、高明大帝,正乙真人、祖天師,為道教創始教主。張天師名諱陵(公元三四至一五七年),字輔漢,尊稱為張道陵。《清微仙譜》《歷代神仙通鑑》和《列仙傳》述為漢留候張良之八世孫,沛國(今江蘇豐縣)人。其父張名諱翳,字太順,曾客居於天目山。其母一夜夢見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,即有孕在身。回沛後,於漢光武帝建武甲午年五月十八日生天師。生時黃雲籠室,紫氣盈庭,空中光如蛋。
張天師從小聰明穎慧,七歲時遇河上公,得授《道德真經》通曉五千言精微義理。成年相貌奇異,身長九尺二寸,龐眉廣顙,朱頂綠睛,隆準方頤,目有三角。通四書五經,曉天文地理、河洛圖緯之書。曾入太學,博學諸經。年二十六,舉賢良方正極諫科。東漢明帝時(公元五八至七六年)曾為巴郡江卅(今重慶市)令。後遁隱於北邙山(今河南洛陽北)修長生不死之道。朝廷徵為博士,稱病不赴。和帝(公元八九至一0五年)徵為太傅,封冀縣侯,三詔不出。其志在精誠修煉,得黃帝九鼎丹法及太上丹經。後攜大弟子王長天君、二弟子趙升天君,從鄱陽逆流入雲錦山修玄玄之道,煉龍虎大丹煉丹,丹成而龍虎現。又居嵩山靜心冥思,得《三皇內文》《九鼎太清丹經》。
東漢順帝時(公元一二六至一四四年),連入蜀地,在鶴鳴山(一名鵲鳴山,在今四川大邑縣境內)修煉九鼎神丹,歷三年而丹成。服後返老還童,又訪西仙源璧魯洞,得五嶽攝召萬靈神龜祕文。據《列仙全傳》稱:張道陵擅用符水治病,功瀆漸著。感太上老君於漢安元年正月十五日,親授正一盟威秘籙二十四品,三五斬邪雌雄劍,陽平治都功印,法服等。奉治蜀地八部鬼神、六天魔王,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會盟於青城山黃帝壇下,使人鬼分治,把鬼神的牢獄變成二十四福庭。即為二十四治,二十四治居葛憒、湧泉、北平諸山,每治立陰官一人,仙官一人,分別掌管人事禍福,定三十六靖廬,七十二福地,三百六十名山。命人處明陽,鬼處幽陰。每治設祭酒、男官、女官,以贊玄化,復遊各郡,斬妖孽,奪鹹池,大利於蜀民。
後到蒼溪縣雲台山修九還七返之功,準備昇天,但因其殺鬼太多,終未成功,太上老君又讓張天師謝過,仍居留人間。於是返回鶴鳴山,著作道書二十四篇,創立五斗米道,後世又稱天師道、正一道。功成,蒙太上老君冊封「正一天師」,至雲台治,見絕壚下桃熟,命王長、趙升二弟子投身取之,繼則師亦飛下,援王長、趙升而起。遂以餘丹及印劍,授二代祖(名諱衡)曰:「吾遇太上親傳至道,此文總領三五步罡,正一樞要。世世一子紹我之位,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!」是日同王長天君、趙升天君,千乘萬騎,於蜀中雲台山,白日上昇,時漢永壽二年九月九日也。」則降世至飛昇,住世有一百二十三歲,另有言天師飛昇為漢靈帝光和二年,則住世有一百五十七齡也。
張天師為道教的創始教主,教民信奉黃老之道。從學者出米五斗以利行旅之需。號稱「天師道」,常以符咒治病,患者多癒。或書病者姓名,自首服罪之詞意,凡三通。揭其一於山上,謂上之天;埋其一於地中,謂下之地;沈其一於水裡,謂入之水,稱為祈禱三官,著有疾驗。又於各地建免費旅邸曰:義倉,以利行旅之人,並供免費之米肉,任行旅者自由量腹取食,若有貪心過分多取者,則輒疾病!蓋教以徒眾誠信不欺,並嚴禁其徒飲酒;又依月令,每春夏禁民殺牲釀酒。教民修心、懺悔、祈禱,以善道教化,故百姓樂奉,其道大行,從者日眾乃遍及全地,後復結合方仙道、黃老道、太平道等各教派,承襲上古祭祀制度而制定「道教」儀軌,創訂規律,正式成立固有的全民道教信仰,因此道教徒均奉道陵天師為教主而與黃帝、老子,合稱「道教三祖」。
此後,張天師的子孫世襲天師道法,歷代皆受朝廷封號,唐天寶六年冊封天師為「太師」;唐僖宗封天師為「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」;宋理宗冊封天師為「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正一靜應顯佑真君」;元成宗加封天師為「正一沖元神化靜應顯佑真君」;明洪武元年改封天師為「真人」。
張天師因創正一天師道尊為祖天師,證位玉帝四相之一的「泰玄上相」,並主教法中心之三省的都省,道諱稱曰「降魔護道天尊」。故在道教的神階中地位十分崇高。

王天君,又稱王靈官、靈官王元帥、隆恩真君、豁落靈官王天君、豁落火車王靈官、太乙雷聲應化天尊、玉樞火府天將 等,是道教鎮守山門之神,雷部、火部天將及護法神,為道教諸多護法神中最受崇奉的護法神之一。額間一目,以金鞭為武器。扶鸞的信眾則時常稱之為王恩主,與關帝君、呂祖師、岳鄂王、張灶君、合稱為「五恩主」,其與李天王、張天師、趙元帥同為玉皇上帝身旁的四大護法。
明宣宗封王靈官為「隆恩真君」。明清道教宮觀常以王靈官為護法神,道觀內或山門前塑其像,通常為紅面赤髮,披金甲,右手高舉金鞭,左手掐「靈官訣」,或稱為「通天指」,意指可以上達天聽。
供奉王天君為主神的廟宇並不常見,高雄鳳山喚善堂、台南南區豁落院仁慈堂、宜蘭頭城喚醒堂、宜蘭蘇澳砲台山天君廟、宜蘭五結正勉堂、和彰化田中贊天宮應是目前全台相當罕見以其為主神的廟宇,其他多是將其作為玉皇上帝的配祀神,供奉於凌霄寶殿。
相傳,他在到了宋代拜薩守堅真人為師,成為道教護法神,與馬靈官齊名。
明、清所出的薩守堅、王靈官傳記中,靈官是「南天離火之氣」聚集而成的神靈,本無姓氏,奉玉皇上帝敕命成為為湖南湘陰之地方境主神或城隍,由於靈驗萬分,地方鄉民天天殺神豬、宰太牢祭祀,薩守堅真人路過湘陰,見信眾犧牲太多,不符合上天好生之德,祭起火符,將廟宇焚毀,靈官無所憑依,於是向玉帝投訴,玉帝賜靈官一金鞭,若受鞭擊則十萬年道行將毀於一旦,並要靈官觀察薩真人之善惡,只要其有一念之惡,就可以此鞭擊之。靈官觀察薩真人十二年,發現薩真人不曾起一念之惡,於是現身說明原由,並拜薩真人為師,薩真人劈『☰』(乾卦)為「王」字作其姓,賜名「善」,民間相傳,王靈官從此齋食,斷除葷腥。
孫國敉《燕都遊覽志》謂:「永樂間有周思德者,以『王元帥法』顯京師。元帥者,世稱靈官,天將二十六居第一位。」 即明代永樂年間,杭州道士周思德因精於王靈官之法術,祈禱十分靈驗,故在京師地區名聲顯赫,於是明成祖專門在京師為靈官王元帥修建廟宇,名為「天將廟」,進而使得王靈官名聲更加彰顯於世。明宣宗在位時期將「天將廟」更名為「火德觀」,封王靈官為「隆恩真君」,後又加封「玉樞火府天將」。